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劉仲敬論馬來西亞華人

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在東南亞,美國的政策是明確反對國民黨利用華僑勢力干涉東南亞的內政的。沒有英美的干涉的話,馬來人不一定有機會戰勝華人,不僅是因為在四十年代末華人的人口一度超過了馬來亞人口,更重要的就是說是,馬來亞的部落組織,它們離現代生活方式和現代政治方式的距離,比起華人的組織來說還要距離更遠一些。無論是馬來亞的國民黨組織還是馬來共產黨和馬來民族解放軍,它們的組織力量都比馬來原有那些伊斯蘭教組織和部落組織看上去好像是更強大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戰過程中間,在馬來叢林唯一能夠搞出武裝抵抗,能夠跟盟軍配合作戰的組織,不是國民黨的組織就是共產黨的組織。這些組織在戰後完全可以構成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威脅,在英國殖民統治結束以後,完全可以構成對馬來土族人的威脅。而馬來土族人最終能夠戰勝華僑,歸根結底是英美在冷戰過程中間,對國共兩黨都採取了限制和歧視的態度。
國民黨一面宣傳說,它在冷戰中是美國人的忠實盟友,但它的實際表現始終給人留下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說,它企圖建立跨國的、泛華夏主義的勢力,把國民黨變成一個跨越中國國界的統治中心,而東南亞的華人很可能會變成它的第五縱隊的活動對象。而在西方人看來,國民黨建立的那些組織本身就是一個共產主義的培養基,東南亞的共產主義和華僑社區的關係過於密切。伊斯蘭教的社區和基督教的社區都不大容易產生共產黨組織,而國民黨在東南亞建立的組織,幾乎毫無例外的產生了共產黨組織。這些組織是在國民黨組織內部產生的,在很多情況下,組織內部的共產黨人劫持了國民黨人,把國民黨原先建立起來的組織變成了反對殖民主義和反對美國的冷戰鬥爭的組織。僅僅是這一點就足以使西方國家對國民黨異常的不信任了。
冷戰的過程在東南亞有雙重意義,對於東南亞的英美勢力和東南亞的土族勢力來說,冷戰、反共和反華實際上是一回事。反共的過程,其實也是對華人社區實行限制和迫害的過程。印度尼西亞的軍事政變和馬來的反共游擊戰爭,都是以限制華人勢力和迫害華僑為特徵出現的,這一點一點兒都不是偶然。在當地的伊斯蘭教居民看來,華人社區,特別是國民黨所建立的華人組織,根本上就是共產主義滲透的一個母體和保護傘。要想限制和消滅共產主義勢力,他們必須解決內部的第五縱隊問題,而華人社會就是他們心目中的第五縱隊。
而英美,部分出於反共的目的,部分是出於維護他們自己國際體系的目的,在獨立戰爭時期的憲法條款的安排上,明確規定了以土族為優先的保護制度。如果沒有這些保護制度,在馬來西亞最初建立的二十年當中,這個國家很可能落到李光耀或者是民主行動黨或者是其他諸如此類的華人政黨當中。初期的東古·拉赫曼時代的馬來人還缺乏比較現代的政黨,這些政黨是在六、七十年代的學生運動以後,隨著馬哈蒂爾和拉扎克這一輩人才逐步產生的。在這中間存在一個真空期。在這個真空期如果沒有英美的冷戰勢力的干涉和情報組織的積極支持的話,華人組織,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的華人組織,都很容易的奪取土族政權。因為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政權比起吳庭艷的南越政權來說,相對而言都是要軟弱得多的。南越政權雖然只有北越政權三分之一的軍隊和不到十分之一的公務員,但是它們的組織結構來講,已經比東南亞大多數國家要強得多了。如果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的這些土族政權面臨著和越共游擊隊一樣強大的威脅,它們沒有幾個能夠像吳庭艷一樣抵抗到長達十年之久的。
這些事情之所以沒有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英美在冷戰初期採取了釜底抽薪的做法,等於是結成了前殖民統治者和土族居民的一個反華聯盟,通過限制華人的勢力,保證了將來的政權屬於伊斯蘭教勢力和土族勢力,把華人排斥在外圈。等到華人勢力最終實現了共產主義勢力對國民黨勢力的替代的時候,伊斯蘭教社會內部的民族主義勢力和社會團體已經基本上是初具規模了。這時候的下一步顛覆,六十年代以後推動的下一代的革命,基本上是一觸即潰,也就是因為他們錯過了這個重要的機會窗口期的緣故。

可以說國民黨在這方面,從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這一套國際主義的整個經營,收到一個很難堪的情況,它從組織的形態、性格和意識形態方面,都像一個日本泛亞主義者和蘇聯共產國際的雜交版和縮小版,但是造成的結果是極其悲慘的。可以說是,日本人和蘇聯人的國際主義行動是經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長期鬥爭、留下了很明顯的痕跡以後才最終歸於失敗的;而國民黨造成的這個東西,給人的印象就是先天不足,剛剛搞出一點眉目來就很快的被人鎮壓或者是篡奪了。這跟國民黨整個的歷史形象都非常相似。它基本上是,很像一個未老先衰的組織吧,是需要借助別人的力量才能建立自己的統治,而建立統治的當時,它就已經面臨著內外交困的情況,一面被人從內部篡奪,一面被人從外部擠壓。而它自己選擇的合縱連橫的方式又總是糟糕透頂,它總是在錯誤的時間跟錯誤的人結成聯盟,從事它自己力不能及的衝突。
可以說是,孫文如果在1923年沒有做出聯蘇的決定,只要把老國民黨再堅持五年,等到他在日本那些老朋友在三十年代初期上台以後的話,他就根本沒有聯合蘇聯的必要了。而一個聯合日本、繼續辛亥時期革命路線的國民黨,沒有必要進行中日戰爭。雖然它不大可能控制內亞的所有政權,但是後來的歷史走向會根本不同。它既然是已經走上了聯合斯大林跟日本衝突的這個路線,它就絕對不應該在抗戰結束以後又反過來企圖限制蘇聯在東北的權力,或者說是迫使蘇聯支持共產黨在內部推翻它。在它已經敗退到台灣,完全是依靠朝鮮戰爭和美國的支持才能夠維持下來的時候,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應該再跟美國對著乾,不應該不配合美國在東南亞的冷戰策略。如果它肯配合美國在東南亞的冷戰策略,把東南亞它控制的華人組織變成冷戰的前哨的話,這些華人組織是不大可能在東南亞反殖民主義的過程中間遭到滅頂之災的。而它偏偏在已經喪失了大陸,按說已經無論如何不可能執行大中華主義的情況下,偏偏要在東南亞去推行這些具有明顯霸權色彩和顛覆色彩的活動。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殖民主義解體、東南亞國家相繼建立的過程中間,華人整個就變成危險的顛覆勢力和破壞勢力,在新興的這些國家中間被排斥到圈外,造成的結果至今還能夠看到。
這些國家的華人勢力,在現在的處境還是非常尷尬的。馬來華人在英國殖民地的時候受到的限制還比較少,在馬來西亞獨立以後,明顯的就被當作內部的敵人。華人在經濟上佔優勢,但是馬來人可以通過限制的方式,例如,為了保護土族人,華人不能購買土地,一切土地的所有權必須屬於土族居民原主,任何後來的開發商都只能租土地,而不能夠買賣土地。如果沒有這樣的條款的話,華人憑他的經濟優勢,可能把馬來人原來的土地都買光的。在建造企業的過程中,本土資本必須佔到50%的[比例],而華人中間有很多,只是在馬來西亞的居民而不是馬來西亞的國民。這樣的保護條款,儘管大部分經濟活動是華人主持的,這樣的保護條款卻實際上收到了馬來人可以坐享其成的結果。馬來人通過他在政治上的優勢,多方限制擁有經濟優勢的華人,同時通過它的人口政策,逐步的導致了華人的人口從四十年代超過馬來人的40%,降低到現在的不足25%。如果說馬來西亞在剛剛建立的時候,它很可能會變成像英國殖民者所考慮的那樣,它很可能變成國民黨的一個行省,那麼現在這種危險已經不存在了。只存在著一個相反的危險,就是說,馬來西亞的華社,很可能在將來人口比例降低到跟印度尼西亞華社差不多的時候,在這個情況下,馬來國內的伊斯蘭勢力如果暴起的話,他們很可能面臨種族滅絕的危險。
這些事情關鍵問題就在於,從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這個最敏感的機會窗口期,在殖民主義在東亞和東南亞結束、民族國家體系建立、而共產主義勢力滲透然後失敗這個異常微妙的機會窗口期,國民黨作為東南亞華人最主要的政治代理人,它基本上是在每一個機會窗口期都選擇了對它自己不利、也對當地華人社區不利的做法。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基本上無論對於國民黨本身在台灣的政治基地,還是說東南亞華僑原有的政治基地來說,基本上都是為時太晚了,因為他們已經邊緣化得太厲害,今後無論採取什麼政策,他們都沒有多大的希望能夠輓回局面了。可以說東南亞,包括台灣在內的整個東南亞,將來的發展等於是,在他們的發展史上,在二十世紀初葉和中葉一度很有希望的中華化、華夏化發展的方向,已經像共產主義干涉的可能性一樣,已經是變成明日黃花,最好的機會已經錯過。今後,無論從人口結構還是從政治經濟勢力方面,他們都漸漸的落到土族的下風。土族跟原來的殖民者結成了反對華人社會的一個聯盟,逐步的擠壓華人社會的勢力。
我們現在在看到民進黨和國民黨衝突的時候,不能誤會說是,它僅僅是一個民主化的問題,實際上它是舊的殖民體系解散的過程中間,認同政治和共同體形成過程的一個標本。國民黨的那些支持者,主要是從大陸來的大中華主義者;而台灣那些人,主要是在日本統治時期已經高度日本化的土族居民。他們之間,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個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關係,不是歐洲社會民主黨和保守黨之間的關係,他們的關係非常接近於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和馬來穆斯林社會之間的關係。土族本來憑自身的力量,不大可能戰勝大中華主義的華人移民的勢力,但是由於後者在政治上的低能,以及殖民者的巧妙干涉,錯過了最好的機會窗口,現在已經逐步緩過勁來,渡過了最危險的時間,正在一步一步把這些本來可以取代它的力量逐步吃掉。未來的二、三十年,可以說是,過去三、四十年長期積累下來的歷史趨勢,就會結出它最終的後果。
而東南亞呢,可以說是,在重返東南亞的日本殖民主義勢力、美國主持的威爾遜主義的勢力圈、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滲入南洋的這個勢力圈,以及通過類似共產國際的方式以小股顛覆勢力的方式滲入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勢力之間,將來肯定會在東南亞演出一場好戲。而這場好戲的性質和內容都會很像是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共產國際、日本勢力和西方勢力在中華民國範圍內演出的那場好戲。將來的東南亞就是這場好戲的重大舞台。從現在的趨勢看的話,仍然和當時一樣,英美勢力仍然是佔據金字塔的最頂端,無論改變什麼形式,十拿九穩,他們仍然會是最後的贏家。但是儘管如此,他們沒有辦法阻止在一個較短時期,比如說在二、三十年時期,一些懷有不軌之心的干涉勢力在這段時間內發動顛覆,然後再失敗,在顛覆和失敗的過程中間,付出很大的代價。謝謝。
問:美國為何會放任新加坡這個華人政權建立?

答:美國不是放任新加坡建立,美國實際上是樂於看到新加坡獨立的。新加坡獨立是馬來西亞憲法危機得到解決的主要條件。因為李光耀本人是新加坡最狡猾的政治家,而他的狡猾跟華人社會的政治傳統是有關係的。可以說,伊斯蘭教的蘇丹和拉赫曼這樣的貴族,相對而言,在政治上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是玩兒不過李光耀的。李光耀在馬來西亞最初成立的時候是實行的雙重政策:他表面上號召他的支持者支持阿卜杜勒·拉赫曼;但另一方面,他跟左派和勞工組織的勢力有聯繫,跟華人團體的勢力也有聯繫。一面他自己的政黨形式上支持阿卜杜勒·拉赫曼;一面通過新加坡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使新加坡的華人人口加入以後,馬來西亞整個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在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的那個階段內,華人人口超過了50%;沒有新加坡,華人人口大概只有30%、40%,跟馬來人的人口大致相當。其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人口。有了新加坡這個巨大的華人都市以後,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就非常有利於華人了。

馬來人有理由擔心,在這種情況下,阿卜杜勒·拉赫曼這個人又是個比較漫不經心、熱衷於美酒和名馬、不大喜歡關心政治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李光耀很可能通過他狡猾的宮廷政治操縱術,把拉赫曼作為一個傀儡操縱起來,讓自己變成馬來西亞的實質統治者,然後逐步的把馬來西亞變成一個華人的國家。事實上,在新加坡獨立以後,他確實在新加坡做到了這些事情。新加坡在名義上仍然是一個馬來國家,它以馬來語為國語,而不是以英國或者漢語或法語為國語。但是實際上,李光耀所用的那些馬來人都是他的傀儡,他可以運用這些傀儡在幕後實際上讓他自己的集團當權。這一套政治權術,應該說對於長期精通權術的華人社會來說,是順理成章、毫不為難的;但是對於離部落組織不算太遠、性格上比較單純、不大懂得高級政治的馬來人來說,他們玩這些東西不太純熟。可以說馬來人搞政治是比較簡單粗暴的,他們不大老謀深算,不大懂得陰謀詭計,他們要麼就是直截了當的搞暴動,或者是搞一些簡單粗暴的限制措施。像李光耀這種狡猾的、表面上遵從你作為領袖、實際上在暗地裡把你抽空的手段,他們玩不來。所以,要求新加坡獨立,主要是馬來人的勢力。

而阿卜杜勒·拉赫曼這個人本來是盡量想自己懶洋洋的過好日子,對各方都沒有什麼遠見和長遠打算。他要求李光耀退出的主要邏輯是,希望他不要生事,因為這一方面,馬來亞的極端組織,有的說要逮捕李光耀,有的說要發動反華的暴動。因為拉赫曼是一個老派的貴族,他雖然有錢,但他沒有像是國民黨和共產黨這樣的組織力量,真要發生暴動的話,他那點原始的警察部隊也沒有辦法控制,馬來亞的軍隊和警察部隊遠不如南越的吳庭艷。他只有防患於未然,向各方面討好,希望大家各自都不要搞暴亂。別人威脅他要搞暴亂,他沒有辦法,只有搞上層人物的內部和諧,他勸李光耀,為了避免出事兒,你就暫時先退出一下。李光耀看到形勢不容許,就同意退出了。實際上在退出以前,有理由認為李光耀並不希望新加坡獨立,他希望在馬來西亞這個共同體當中,為自己贏得實質上的操縱者的地位。他大概並不想要取代拉赫曼,因為拉赫曼是一個很容易操縱的人。但他沒有意識到馬來民族主義力量。尤其是他後來看清楚了蘇聯、美國在共產主義勢力滲透和反滲透的鬥爭中間,你必須選邊站的事實。所以他在新加坡獨立以後,認清了自己必須選邊站的事實,所以就選擇了跟馬來西亞和解,而把新加坡變成越南戰爭中的美國大後方。

可以說後來新加坡的成就,歸根結底是由於這個政治決定造成的。新加坡本身的經濟政策其實並不重要,我們不要以為他搞資本主義就一定能夠搞好。吳庭艷難道不是搞資本主義麼?在1965年前後,南越的經濟發展是東南亞各國中最好的,如果你在六十年代去考察東亞各國的話,你會認為南越比起南朝鮮來說是更加富裕的。但是最後南越完全共產化了,而韓國卻存留下來。這裡面的主要因素是國際政治。李光耀之所以能夠把新加坡幸存下來,歸根結底是他在新加坡獨立以後,把新加坡變成了美國軍隊的基地,使美國人足夠的信任他。同時作為配合美國反共措施的一部分,他儘管自己是華人出身,在國內卻採取了非常嚴厲的反華措施。他解散了南洋大學堂,禁止了華語教育,把新加坡的華人居民後裔變成了一批只會講英語而不會講漢語的角色。在做了這些相當於獻投名狀的做法以後,新加坡才能夠在東南亞的穆斯林海洋中幸存下來,才能夠心安理得、很受信任的充當英美勢力在冷戰前線的一個橋頭堡。

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是很危險的。因為就東南亞在冷戰時期的經驗來說的話,像南洋大學堂這樣的漢語教育,很容易首先產生出國民黨那樣的民族主義勢力,然後民族主義勢力又很容易從內部產生出親共勢力,因為共產黨最適合滲透的組織就是國民黨的民族主義勢力。他也可以合乎邏輯的說,國民黨那一套比較溫和的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革命路線不可能真正解放中華民族;只有更加激烈的共產主義、列寧主義強有力的動員力量才能夠解放中華民族。證據就擺在你們眼前,國民黨已經滾到台灣去了,而毛澤東在大陸的動員措施雖然餓死幾千萬人,但是難道不是說已經建立了一套重工業體系,使人民解放軍可以在朝鮮和越南作戰了嗎?使抗日戰爭那種狼狽的局面不再出現了嗎?這個論據是非常有力的。

坦白的說,如果你是華人社會的成員,而你非要一個強大的大中華不可的話,從邏輯上來講,你是非要共產主義不可的。確實是只有共產主義的有力的組織機器和無情的剝奪政策才能夠集結到足夠的組織資源和經濟資源,建立一個軍事化國家。這一點其實也是適用於俄羅斯的。俄羅斯如果沒有列寧和斯大林,那麼它會跟土耳其差不多。因為土耳其的凱末爾主義者執行的是跟國民黨差不多的路線,也就是說,照共產黨的說法,它是一個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路線,它是反西方反殖民主義的,要求土耳其獨立的;但是它沒有辦法像蘇聯那樣徹底的動員全社會的財富來搞工業建設,因此土耳其直到現在,發展幾十年以後,它仍然沒有一個像樣的重工業體系。土耳其之所以還能夠混得下去,主要是依靠美國和西方國家給它供應軍火,替它訓練軍隊。如果沒有西方國家對它的庇護的話,那它的軍隊不會比國民黨在抗戰時期強多少。

如果俄羅斯或者是中國也走了這條路線的話,那麼它不可能變成一個強大的軍事國家。沒有列寧和斯大林的蘇聯,無論是在沙皇的統治下,在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統治下,還是在像克倫斯基那樣的社會民主主義者統治之下,它都不會是一個強有力的軍事國家。這個國家如果真的跟德國發生衝突的話,仍然會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它頂不住德國。中國如果沒有共產黨的殘酷措施的話,無論是在北洋軍閥時代,還是在國民黨時代那樣,它也不可能承受得起打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那種消耗。

我們要明白,天下沒有免費午餐這種東西。民主小清新可以說,我既要一個強大的中國,又要中國人民享受自由、民主和富裕的成果。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午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那種巨大的消耗是從哪兒來的?就是從四川、湖南和河南那些餓死的農民身上榨出來的。不從他們身上榨錢,這些軍隊不會有。能夠打敗希特勒那些強大的蘇聯軍隊從哪兒來的?就是從烏克蘭那些餓死的無數冤魂身上榨出來的。沙皇之所以打不了德國,就是因為他沒有力量從他的臣民中間榨出那筆錢來。而共產黨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它能夠榨得出這筆錢來。當然,榨出錢來這件事情是一個預支性的東西,它的社會在以後必然會付出慘重代價;但是至少在幾十年的短時期內,要搞軍事化,這是最有效的手段。這一點,共產黨是沒有說錯的。

如果在冷戰的關鍵時刻,華人社會接受了類似國民黨那種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路線,那麼他們早晚會發現,下一步,要實現他們的目標,他們必須得走向共產主義,而且這個邏輯在經濟上、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都是無懈可擊的。後來的發展也確實是這樣。越南國民黨也好,加里曼丹的革命聯盟也好,馬來西亞的老同盟會也好,最後它們的歸屬都是走向共產主義。要麼走向共產主義,要麼走向殖民主義,兩者之間沒有中間道路。可以說是在共產主義深度介入東亞和東南亞以後,你要麼就是跟著西方帝國主義走,要麼你就跟著共產國際走。想既反西方又反共,建立一種既自由民主又強大的國家,這是一個夢想,是一個不考慮現實資源的夢想。

而李光耀的特點就是,他斷然堅定的選擇了當殖民主義的走狗。他不但在政治上講去中國化,而且在文化上講,把他本人和他的臣民都變成了講英語的居民。這樣的居民將來的認同是很成問題的。我知道有很多大陸人一廂情願的把馬華和新加坡的華人當成是自己人,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把你當作自己人。在他們的社會當中,講英語和講華語就意味著階級和認同的差別。你如果是不講英語而講華語,已經注定了你的下等人的身份。謝謝。

摘錄自 遠東近代史三講(二)、遠東近代史三講(二)答問部分